在孩子心中播撒下“知农爱农”的种子

发布日期:2025-08-13浏览次数:

2025年8月13日,“爷爷的水稻田”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启动仪式在江苏大学小礼堂举行,附校师生代表参与活动,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小小新农人”的精神和风采。

活动中,附校师生认真观看了短片《爷爷的水稻田:一粒种子的精神之旅》,该短片生动再现了袁隆平院士的科研足迹与 “爷爷的水稻田”公益项目的发展历程,让在场众人深切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为杂交水稻事业奉献一生的精神。一位附校学生感慨道:“袁隆平爷爷用一生践行‘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面对千次失败仍不言弃,用科学的力量守护人间烟火。我们作为新时代少年,更应该以勤学为‘稻’,以创新为‘种’,耕耘属于自己的梦想田野。”

在聆听了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非洲科学院前院长、非洲科学院院士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Felix Dapare Dakora)围绕 “青年领航非洲粮食未来:水稻技术需求与全球青年协作机遇” 进行的分享后,学生们颇有感触,“听完演讲,我明白了粮食的来之不易。未来我想学习农业技术,从事这方面的事业。”

现场,“爷爷的水稻”公益项目发起人曾松亭介绍了“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计划”,该计划将组织中外青年走进田间实验室,开展杂交水稻技术研学与国际推广。中外青年学生代表上台宣读了《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倡议书》。“看到哥哥姐姐们共同宣读《全球青年杂交水稻梦倡议书》,心里感到激情澎湃。我们恰逢盛世,更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目标,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附校学生代表们这样表示。

启动仪式在合唱《我的祖国》的歌声中落下帷幕,大、中、小学生一同上台合唱,作为“小小新农人”,附校的学生们也参与了该合唱。本次实践正是附校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项目《大中小协同支持九年制一贯学校科学教育实践研究》的生动体现,通过“高校—中小学”联动,将科学教育融入劳动实践,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乡土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

近年来,附校与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联合开展“强国行”专项行动,以课程为抓手,通过劳动实践感悟农业科学魅力,在学生心中播种下热爱农业的种子,感受“农”字背后的科技含量与文化重量。

“小小新农人”培养工作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深远意义的教育实践。未来,附校将持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通过构建特色农业课程体系,将农业知识与多学科有机融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农业学习与实践中,收获知识、提升技能、塑造品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