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和煦,樱花盛放。2025年3月25日至31日,江苏大学附属学校隆重举行了镇江市中小学课程衔接创新实践研讨暨江苏大学附属学校第二届“至善”教学文化月活动。本次活动以“学段无界 成长有阶”为主题,聚焦中小学课程衔接的创新实践,吸引了全市数百名语数英学科教师以及江苏大学文学院、数科院、外国语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的师生参与。
活动分为英语、语文、数学三大专场,通过教学观摩、专题讲座、专家点评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中小学课程衔接的实践成果。
英语专场(3月25日):以“新课标理念下的初小衔接教学”为主线,附校教师张梦迪、李林玲分别执教六年级《A Healthy Diet》和七年级《Animal Friends》阅读课,镇江市实验小学和镇江实验学校教师端西西、卢敏则通过写作课展现教学设计的梯度衔接。江苏省特级教师钱欣作《新课标理念下的初小衔接教学的实施路径》的专题讲座,为中小学衔接指明方向。京口区教研员茅君对课堂作精彩点评,肯定了教师能运用AI赋能课堂,多模态培养学生素养,她提出中小衔接要到位,不要缺位,也不要越位。
语文专场(3月26日):市骨干教师高碧玉和附校教师王萌就小初《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分别进行了读后分享。附校教师赵婧和市骨干教师罗斌,通过“人物描写”主题,演绎了写作能力的梯度衔接。江苏省特级教师张晨晖作整本书阅读专题讲座,她强调整本书阅读要“依标扣本,整体设计”,讲座启发了教师们通过构建阅读策略体系来助推整本书阅读落地。镇江市中学语文教研员丁国斌就习作课作了精彩点评,肯定了教师能讲练评一体化,他启发与会教师要在单元视角下引领学生观察身边普通人,在不同年段落实人物写作的要求。
数学专场(3月31日):镇汇市特级后备纪梅花和徐飞雷分别以《和与积的奇偶性》《用字母表示数》展示数学思维的连贯性,附校教师孙旖旎和梁莉莉则通过《由圆的面积想到的……》《探究圆锥的侧面积》两节活动课,体现了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联系,展现了小初衔接带来的思维上的水到渠成。最后,江苏省特级教师曹慧就四节课作了点评,她欣喜地说:“此次活动中,小学教师教学时“送”了一程,中学教师教学时又“接”了一段,孩子们学起来就轻松了许多。以无界之思拓宽视野,以有阶之力夯实根基,小学、中学教师的衔接课堂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美好。”
本次活动以“至善”为核心理念,不仅为教师搭建了交流平台,更通过课程衔接的实践探索,为学生的阶梯式成长注入新动能。正如活动倡议所言:“当知识长河奔涌向前,学段不应成为固化的藩篱,而是见证成长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