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发布日期:2010-06-06浏览次数:
项目类别:                    编号:___________ 课题类别:

 

 

镇江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课题主持人:石 红 梅

所在单位:  江苏大学附属小学

申报日期:  2009年12月14日

镇江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一、   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主持人姓名

石红梅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76年11月

陶筱青

1968年10月

行政

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小学高级

研究专长

英语教学

校长

教育教学

最后

学历

本科

最后

学位

学士

课题完成情况

1.  市“十五”课题“创新能力与

人的潜能开发的研究” 课题主要成员

2. “附校英语特色教学研究”课题主要成员

3.  “小学英语教学多元化语言   

训练的研究”课题主要成员

工作

单位

江苏大学

附属小学

联系

电话

13951404637

E-mail

Nancy_1121@126.com

13952851999

fx123@ujs.edu.cn

通讯

地址

镇江市学府路301号江苏大学附属小学

邮政

编码

212013

姓名

专业技术职务

工作单位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朱扬丹

小学一级

江大附小

英语教学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师  茗

小学一级

江大附小

英语教学

实践研究、资料收集

刘江萍

小学高级

江大附小

语文教学

实践研究

赵  婧

小学高级

江大附小

语文教学

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1、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的。文化是语言的内容,一定的语言以一定的文化为灵魂,一定的文化也以一定的语言结构为依托,应提高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随着全球化的新浪潮的到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变得更加频繁、更加密切,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同。然而,要想同外国人进行得体、有效的交流,光懂英语还不够,还必须懂得相应的文化知识才能确保语言的得体有效,交流的成功。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障,在英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

现阶段,小学一般在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自从小学开始普及英语课程以来,英语教学工作在探索、试验与总结中已经取得骄人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令人堪忧。许多英语教师秉承中国传道、授业、解惑之文化传统,着重讲解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或与外国人交谈时带来诸多麻烦与交际障碍。如学生知道teacher的含义是“老师”,也就相应地把“老师”称为“Teacher Wang”。其实,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成为一种对人的尊称。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造成学生的简单理解:老师=Teacher Wang.此外还把汉语中习惯上称呼的“唐秘书”“张护士”称为Secretary Tang, Nurse Zhang, 外国人听起来感觉不可思议。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英语教师的责任

以怎样的切入口突破这一难题?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

的。每一种语言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一种语言都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现象。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翻看《英语课程标准》,我们看到: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

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其基本理念有“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整体设计目标,培养综合能力,采用活动途径,体现灵活开放,注重过程评价,开发课程资源”。从上述中的“全体”、“整体”、“综合”、“灵活”、“开发”这十个字中更让我们深切地感到文化意识的培养,综合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掌握了词汇、语法规则就能够掌握英语这门语言。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还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的交际能力。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克服语言教学的片面性,立足学生需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注重从教材与生活中挖掘教育资源,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3)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语言与文化唇齿相依”(邓炎昌,1989),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学习第二种文化。

胡文仲:(《文化与交际》,1994 )“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community)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

19世纪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Tylor)在《原始文化》一书中,给文化下了一个比较经典的定义:“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而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

根据语言学家的观点,一个社会的语言是它的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镜象折射。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语言表现形式更要受赖以存在的社会文化的制约与影响。语言反映社会和文化,文化离不开语言。文化教会人们如何使用语言,而某些语言形式只有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产生相关的语言交际意义。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只注意形式,不注意语言的内涵,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这种语言。

本课题研究力图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出发,在教学中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适时地把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做到学以致用,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语言学科的基本属性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才能焕发强大的生命力,其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所以说,在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意识的渗透与培养。

我校小学英语教学在“附校英语特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学质量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从长远角度看,对英语教学的研究还要更深入地进行下去,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课题将研究的主体内容放在更具实际意义的层面上,以牛津小学语教材为载体,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有机结合,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素,与本国文化加以比较,增进学生对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从而产生参与语言交际的强烈欲望。我们相信,本课题的研究会促进我校教与学的进一步变革,将理念更好的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行为,减轻师生负担,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突破性的进展;对促进我校英语教师教育科研的发展具很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1)顺应需求,切入点小

本课题是延续我校“附校英语特色教学研究”的研究,着眼于解决我校英语

教学的实际问题,也是顺应英语教师强烈需求的核心内容。如何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英语课程改革,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如何与中学英语教学逐步接轨,如何将课改教育理论用于指导工作实际和教育教学实践等,都是值得商榷的地方。本课题切入点小,求真务实,有利于实际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学校领导重视,教研组教师主动积极参与研究。

(2)组织完善,队伍精良

本人英语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在英语教学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所任学科班级成绩名列全区前列。本课题立足于文化意识的英语教学,无论是研究资料的获得、还是研究时间都可以保障。

课题组其他成员平均年龄30岁,全部本科毕业,每位老师都能积极参加京口区各类各级教研活动;并在区级基本功竞赛及赛课活动中获奖,是一支充满活力和现代观念的我校英语教学中的主力军。实验教师曾经在学校的带领下开展过教育科学研究,初步掌握了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和操作程序,有着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的理论研究能力。在本课题中,我们还邀请了我校校长陶筱青指导工作,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支撑。

三、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1、课题界定与支撑性理论

   课题界定:

(1)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一般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在自己的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独特的风格与传统。世界上每一种语言都充满了文化色彩,语言中的文化现象除了指狭义的社会意识形态外,还泛指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各方面人类所独有的特征。

(2)文化意识——即跨文化交际意识,指对外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英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cultural awareness)。

(3)文化知识——指学生了解的中外文化知识。

(4)文化理解——学生对中外文化及其差异的理解过程或理解能力。

(5)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了解中外文化知识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能

根据文化环境, 理解并尊重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恰当,得体地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并提高对外国文化的鉴别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文化对比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支撑性理论: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出发,使素质教育与人的素质结构相适应,养成人的整体素质。

(2)新素养论
当代教育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承与创新、还要关注新学生素养的充实。那么,

何谓素养?人们对“素养”一词的理解也经过了三个阶段:素养即技能——素养即知识——素养即社会文化的创造。最新的素养观中,素养的核心功能被界定为主体主动的意义创造,它考虑到了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和既有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之后,紧接着有这么一段话:“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所以,我们有必要提高学生对外国文化的鉴别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文化对比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

《原始文化》(英) 爱德华·泰勒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教育初探卢珊钟文芳 现代教育科学  2009年2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8月

上述理论充分体现了我们要在小学阶段就要加强文化意识培养的必要性,我们把这些理念的实施与我校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培养入手,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推进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
2、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本课题假设:如果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以素质教学理论为指导,深入各个实验班级和任教英语教师了解文化意识现状,征求教师们的意见,了解学生需求,用观察、对比、试验、推理、论证、归纳等研究形式,对文化意识的培养进行探究,就能逐步提高学生在实际交际中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提高学生英语素养的同时,促进学生和教师素质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目标

a.       整体设计,在实践中培养语用能力

b.      尊重差异,在互动中促进个性发展

c.       拓展渠道,在探究中丰厚文化内涵

d.      强化反馈,在评价中调控学习过程

e.       立足实效,在成长中体验成功快乐

(2)    工作目标

a.       收集并整理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形成若干具体设计模式和具体操作方法;

b.      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现状:学生现状,教师现状及周围影响因素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c.       形成若干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案例、学习材料及指导意见,作为教师学习和进行教学及研究的参照;

d.      在实验教师中普及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英语教学质量。

3、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在本课题的实施研究中,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平时的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恰当,得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1)现状研究:调查了解当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对文化意识的渗透的现状,以及对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激发情感、确立态度等方面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2) 对策研究:

a.         小学生“文化意识”与英语学习兴趣现状的调查研究。

b.        中西方文化对比体现不同的文化特征

c.         “文化意识”与小学英语知识渗透的具体内容。

d.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方法及途径。

e.         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与激发学习兴趣的联系。

通过以上内容的研究,逐步形成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相关内

容,活动形式,并努力形成一定的特色教学。

子课题设想:a. 如何立足学生需求,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研究;

b. 如何对字词、句、篇的教学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研究;            c. 如何在文化意识的培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d. 如何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

4、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2月——2010年6月

1、前侧分析

开展“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课题研究动员,多方听课进行现状分析,初步揭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理念和应用性理论。

2、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参加业务进修和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

3、制订方案。

在调查研究、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搜集资料信息,组织课题论证,制订课题方案。

4、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议和修订。

第二阶段(构建阶段)2010年9月——2011年1月

1、制定分阶段实验计划。

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主要研究目标,以备教材、备课、上课、活动为主要研究载体,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主要研究内容,分组、分阶段制定试验计划;及时总结、反思、交流、讨论。

2、构建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基本备课、上课、活动模式,形成若干具体设计及操作方法,丰富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理论。

第三阶段(推进阶段)2011年2月——2011年6月

1、以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理论、具体设计、操作方法为指导,试用其基本模式。

2、展示文化意识的培养的过程,进行分析研讨修正,形成若干教学案例。

3、完善文化意识的培养的体系及具体模式。

4、撰写课题中期报告。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后侧分析,对前侧、后侧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2、整理有关资料,对课题的实施与经验进行全面汇总与总结,形成课题研究的工作报告与实验报告。

3、结题、成果展示。

5、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第一阶段:文献研究法  参阅并学习各种相关书籍,探索符合小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文化意识的培养的内容、策略和模式。

调查研究法  通过广泛听课、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当前小学英语对文化意识的了解的现状及教师的教学现状,并针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研讨,初步揭示文化意识的培养的理论及应用性理论。

第二、三阶段:行动研究法  通过计划、实施、观察、反思这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基本环节,对课题进行螺旋式深入的研究。

第四阶段:比较研究法  通过前侧分析与后侧分析的比较,实验班级与普通班级学习效果的比较,进一步研究并解决课题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经验总结法:课题组成员依据研究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总结或论文。

各阶段研究方法互为渗透,互为补充,交叉进行。

6、预期研究成果(成果形式及预期完成时间)

课题计划、实验报告、阶段报告、调查报告、方案总结、结题报告、图片声像资料、研究论文集、文化意识的培养案例集,学生作品等。

预期完成时间:2011年12月

四、评审意见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所在县(市)、区教科室(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教科所审定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