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周德育重点工作
一、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各班新眼保健操学习、培训;
二、 世界环境保护日专题活动:
1. 主题:走进江大附校,放飞明天的梦想
2. 承办:江苏大学环境学院环境1202团支部 、附校六年级
3. 时间:6月5号下午3:30——4:30;负责人——徐兰青 章冬翠
三、 班级特色活动:环境日、爱眼日、端午节;
四、 5月文明班级的申报
五、 红领巾电视台节目:班级——一(1);负责人——郭明萍 朱扬丹 徐舒简;
六、 中小学毕业典礼的筹备,负责人——朱扬丹 蒋俊;
七、 本周二市属学校上交本学期“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八、 课题:《团体心理训练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的研究体验
1.时间——周一班主任例会; 2.内容——《天使与恶魔》
九、 班级团体辅导
1. 时间:周一上午第三节课、周一下午第三节课;班级:三(1)、二(2);主持:朱扬丹;
2. 时间:周五下午第二节课;班级:一(2); 主持:周国强
3. 时间:周五下午第三节课;班级:七(1) 主持:皮庆媛
附:团体辅导《天使与恶魔》
序:进教室一起唱:隐形的翅膀
一、开始活动:扑克分组
活动目的:1.将团体中的学生分成若干组;2. 活跃团体气氛。
材料准备:扑克、音乐
活动实施:1. 随音乐节奏拍手鼓掌走动,音乐停,动作停;
1. 发给每个学生一张扑克牌(预先调整扑克的花色、花数、张数等,达到实现特定的分组目的)。
2. 学生拿好自己的扑克牌,活动前互相不能交流扑克的内容;
3. 音乐起,教师发布指令:“不能说话并找到三个拿着同样花色扑克牌的学生为一组,拿到大小王扑克牌的同学可以到任意一组。”学生需要在音乐停止前完成任务。
4. 没完成任务的需要表演。
5. 反复进行三次,最后一次作为最终分组方案。
二、团体心理辅导《天使与恶魔》
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知道情绪是什么,直到他想开口解释这两个字的意思,才发觉有困难。在人类历史中,很少人研究情绪,说到情绪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把它看作是问题,认为它是超越人、控制人的东西,这对如何管理情绪没有多大帮助。
那么,关于情绪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情绪不是天生定型的;(2)决定情绪的不是外面的人物,而是本人内心的心理状况;(3)情绪没有真正的正面负面之分,而只有“有没有效果”;(4)情绪只是讯号,当学习了事情里该学的,情绪就会消失;(5)情绪是感觉的一种,一个人跟情绪在一起才能身心合一,活在当下。
很多人以为情绪来自其他人、事、物,但事实上决定情绪的是自己的内心:
(1)信念——认为世上的事情应该是这样的;
(2)价值观——自己在事件中在乎的是什么,即什么是最重要的,想得到什么等;
(3)规条——事情该怎样做。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都有不同,所以面对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当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改变了,事情带给这个人的情绪就不同了。
所以,若想事情带给自己的情绪改善,必须先改变自己对事情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而不是企图改变世界,因为那会费很大的劲却往往徒劳无功的。成熟的人明白这个道理,而小孩子习惯了父母去为他们改变不满意的情况,遇上不满意的事便吵闹抱怨,以为无需自己改变。
活动目的:1. 帮助我们认识到情绪不同归因方式的存在,体会不同归因带来的不同体验;2. 学会积极的情绪管理模式;
活动准备:情绪管理归因表,每个学生一份。
情绪管理归因表
如果我……
我认为……
我感觉……
我决定……
结果……
活动实施:1. 3人一组,每组学生围成一圈; 2. 带领学生讨论,并完成《学业成败归因表》,例如: 情绪管理归因表
3. 每组的三个人中,一个扮演“我”,一个扮演“天使”,一个扮演“恶魔”。当“我”宣布:“我今天情绪非常好(或糟糕)”后,“天使”要尽量帮助他进行积极的归因,提高他继续努力的动力;而“恶魔”会尽量引领他进行消极的归因,打击他,使其更没动力量。两个人轮流在“我”耳边发言。
4. 三个人交换角色,重复游戏。直到所有人都扮演过三种角色。
5. 讨论与分享:“听到天使与恶魔的不同劝说,你都有什么不同感觉?”引导联系生活实际,反思自己在现实情绪管理中都是怎样进行成败归因的:“你觉得哪种归因方式更使你愉悦?”“你认为如何归因有助于提高情绪管理的能力?”“你认为不同归因方式会造成什么不同后果?”等等。
6. 如有落单的,可以使用“空椅子”的形式:扮演“我”,在他面前面对面摆上两把空椅子;然后轮流坐在一张椅子扮演“天使”,进行积极归因,坐在另一张椅子时扮演“恶魔”。这种变式能帮助年龄较大的孩子加深反思和情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