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周德育重点工作
一、细节教育: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尽可能地有条理。
二、班级特色活动:
1.二(1)班:主题——“我是小导游”(要求各班派2名中队干部现场观摩); 时间——周四下午3:20开始(课间操结束);负责人——郭明萍 朱扬丹。
2.三(2)班:内容——安全知识与演习;时间——周二下午第三节;负责人——陈庆丽。
3.七(2)班:心理健康教育——催眠; 时间——周四下午第二节; 主讲——周杏林。
三、班级团体辅导:
班级
主题
时间
负责人
一(2)
一只青蛙
周五下午第一节
周国强
三(1)
大饼 油条 豆浆
周三下午第三节
纪琴
四(1)
爱在指间
徐兰青 皮庆媛
四(2)
石红梅 皮庆媛
五(1)
周一下午第三节
朱扬丹 皮庆媛
五(2)
周二下午第三节
四、一年级入队仪式训练:
1. 仪式训练(周三); 2. 大队干部与新队员做一次入队前“谈心”活动(入队前逐步完成) 3. 现场朗诵——四年级; 4. 负责人——章冬翠、周国强、朱扬丹及队干部。
五、升旗仪式旗手训练:班级——七(2)班 负责人——蒋俊 皮庆媛
六、班主任沙龙:工作研讨
激励计划——奖励(选自《美国蓝带学校品性教育》)
在品性教育里,对学生进行激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奖励和典礼是强化和传播品性价值观的重要方法。学校(实际上可以看做是一种文化)通过它所倡导或发起的奖励、认可和典礼表明了它重视的是哪些类型的品性。让学生获得通过自己努力而得来的奖励是构建其“自尊心”的最好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奖赏是非常有效的刺激物,特别是当这些奖赏有助于学生在自己的努力与获得的奖励之间建立起联系的时候。如:月度最大进步奖、VIP(非常重要的人物)、文雅、整洁、具有理解力的学生等等。
奖励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发挥作用:1.它们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学校活动的手段;2.它们是家长和老师在为学生制定计划、鼓励和设置目标的过程中重要的参照物;3.它们作为一种方式,可以帮助确定对有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个体的培养是很重要的;4.它们还是一种重要的认可形式,获得奖励的学生达到了奖励标准。
鼓励学生与奖励的标准开展竞争,而不是彼此之间的竞争!科恩在《奖励带来的惩罚》中写道:“对奖励体制最具破坏性的方法就是限定奖励的名额;如果要授予奖励的话,就应当按照行为水平的适当性和学业质量把它们平等地分给所有符合标准的人。”这样,所有符合标准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奖励和认可,他们并不是以一种竞争的方式获奖的。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参与到所有的课程和课外活动中来,并不断地用奖励的标准和原则要求自己,而不是与其他同学进行比较。
把道德和品性带入学校的主要方法就是创建一个积极的道德环境。学校的气质是学生品性发展的决定因素,这里的“气质”不是指它所提供的课程。我们必须做的首要事情就是改变学校自身的氛围——群体的所有成员的共享态度或认同的价值观。